2014
皖南八校第二次聯考理綜答案
1.答案:B 解析:盡管原核細胞沒有線粒體,但當細胞內存在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時,也能進行有氧呼吸,如好氧型細菌,故A錯誤;溶酶體能對細胞內部衰老或破損的細胞結構進行降解,此時細胞依然處于正常生理狀態,故B正確;植物只有少數細胞具有葉綠體,如葉肉細胞,而大部分細胞沒有葉綠體,如根細胞,故C錯誤;核糖體是蛋白質的合成場所,而不是加工場所,故D錯誤。
2.答案:D 解析:分析題圖可知,實心框代表基因表達,空心框代表基因未表達,則基因1、2、3、4依次代表呼吸酶基因、晶狀體蛋白基因、胰島素基因、血紅蛋白基因,故A錯誤;由于圖中胰島素細胞未表達基因2,故B錯誤;題干信息同種生物的不同類型細胞的差異是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造成的,故C錯誤;基因3表達的產物是胰島素,可分泌到血漿等細胞外液中,故D正確。
3.答案:D 解析:蛙屬于兩棲類動物,其紅細胞內依然存在細胞核及眾多細胞器,會對細胞膜的制備造成干擾,故A錯誤;根尖伸長區細胞不會進行有絲分裂,不存在間期,故B錯誤;薩頓推測基因與染色體之間存在平行關系,而沒能證實基因在染色體上,故C錯誤;蚜蟲屬于活動范圍很小的動物,可用樣方法來調查其種群密度,故D正確。
4.答案:C 解析: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故A錯誤;染色體變異,特別是結構變異可發生在任何時期,包括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故B錯誤;自然界的轉化現象體現了基因重組,故C正確;害蟲可自發突變出抗藥性,殺蟲劑起選擇作用,淘汰了抗藥性低的個體,改變了基因頻率,使害蟲的抗藥性基因頻率提高,導致抗藥性增強,故D錯誤。
5.答案:C 解析:圖1縱坐標代表了整個植株(而非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c點時,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強度應遠大于其呼吸作用強度,故A錯誤;圖2中上方曲線應代表CO2釋放量,下方曲線應代表O2吸收量,b點時,兩曲線不重疊,表示此時既有有氧呼吸,又有無氧呼吸,而無氧呼吸最弱應從兩曲線交點之后,故B錯誤;圖3中,若將a看作是胃蛋白酶,b看作胰蛋白酶,即可解釋,故C正確;圖4中c點以后,乙曲線依然上升,表示種群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但曲線斜率變小,增長速率下降,故D錯誤。
6.答案:D 解析:較高濃度的2,4-D溶液可疏花疏果,故A正確;頂端優勢是由于頂芽產生的生長素運至側芽,使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較高造成的,故B錯誤;極性運輸的方向是由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不受單側光的影響,故C錯誤;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生,而植物沒有內分泌細胞,故D錯誤。
29. (共16分)答案:(1)CO2;消耗葉片中已有的淀粉,防止影響實驗結果。
(2)光合作用產生的O2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黑暗處理,其他條件相同。
(3)Y-X
(4)溫度下降,呼吸作用減弱,產生CO2速率減慢;慢。
(5)否;等于;有機物總量增加。
30.(共16分)答案:(1)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2)AaXBY;aaXBXB或aaXBXb
(3)6
(4)
(5)母方;減數第二次分裂。
31. I.(共14分)答案:(1)神經調節;神經-體液調節。
(2)下丘腦。
(3)反饋;低;低。
(4)B;該激素在消化道內被酶水解而失去活性(意思答對即可)。
Ⅱ.(8分)(1)供體1和供體2;雌性。
(2)獲能;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或答MⅡ中期)。
(3)內細胞團;滋養層。
(4)動物血清(或血漿);pH。
化學選擇題
題號78910111213答案DBCCCCC
25.(1)第4周期第Ⅷ 族
(2)SiO2形成的是原子晶體,CO2形成的是分子晶體
(3)SiO2+2NaOH===Na2SiO3+H2O
(4)N>O
(5)S2-+H2OHS-+OH-
(6)H+(aq)+OH-(aq)=H2O(l) △H=-(a+b)/2 kJ/mol
27.①粉碎紅簾石 ② 提高反應的溫度(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給分)
(2).3MgO·3SiO2·2H2O Fe (OH)3 Al(OH)3
(4).MnO2在酸性條件下被二價鐵還原為Mn2+
(5).負 電極反應式為4OH--=
(6).離子方程式2Fe (OH)3 +3ClO- +4OH- =FeO42- +3Cl- +5H2O
原因是:FeO42-具有強氧化性可以殺菌消毒,還原成Fe3+水解成Fe (OH)3膠體能吸附雜質生成成定。
28. ⑴請寫出Ca在空氣中燃燒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a +O2== CaO2 3Ca +N2=== Ca2 N3
2Ca +CO2== 2CaO+C ;
⑵請寫出燃燒后固體產物與水反應放出氣體的化學方程式:
2Ca O2 +2H2O==2 Ca( OH )2 + O2 ↑
Ca2 N3 + 6H2O== 2Ca( OH )2 +3NH3↑ ;
【提出假設】
假設1:該臭味氣體只有NH3 ;
假設2:該臭味氣體只有 O?3 ;
假設3:該臭味氣體含有 O?3 和 NH3 ;
實 驗 操 作預 期 現 象 與 結 論取少量反應后固體于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少量水,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
另取少量反應后固體于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少量水,將產生氣體通入淀粉—KI溶液中;
若紅色石蕊試紙顯藍色,且淀粉—KI溶液不變色 則假設1成立;
若 紅色石蕊試紙不顯藍色,且淀粉—KI溶液變藍色, 則假設2成立;
若紅色石蕊試紙顯藍色,且淀粉—KI溶液變藍色,則假設3成立;
14.B 15.C 16.A 17.D 18.B 19.D 20.C
21. Ⅰ.(1)AB(3分(2) (3分)
(3)長度測量的誤差;用mg代替繩子的拉力等(答案合理皆可)(2分)
Ⅱ.(1)圖略 (3分) (2)a (1分) (3(2分) (4)2.50V (1分) 12.0V(1分)3.60V(2分)
22.解:(1)由v-t圖像可知,總位移x=105m (3分)
(2)設飛機所受阻力為f,由動能定理得:
(2分)
解得: (1分)
當有阻攔索時設飛機加速度大小為,阻攔索拉力為,由v-t圖和牛頓第二定律有
(1分)
(2分)
聯立上式并帶入數據得:
(1分)
(3)設阻攔系統對飛機做的功為,飛機勻減速的位移為,由動能定理
(2分)
解得: (2分)
23.解:(1)由題意可畫出粒子運動的軌跡如圖,設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粒子到達O點時速度的大小為v,與x軸正向的夾角為,由幾何知識
(1分)
(1分)
解得: (1分)
由牛頓第二定律: (2分)
解得: (1分)
(2)粒子在電場中沿拋物線運動,加速度豎直向上設大小為a,粒子由N運動到O時間為,由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得:
(1分)
(1分)
(2分)
聯立上式得: (2分)
(3)設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間為
(1分)
(1分)
(2分)
24.解:(1)設物塊質量為m,A與B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為,由動能定理:
(2分)
解得:=4m/s (1分)
(2)設A、B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分別為、,由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
(2分)
(1分)
解得:=0,=4m/s (1分)
碰后B沿皮帶輪向上勻減速運動直至速度為零,加速度大小設為,由牛頓第二定律:
/s2 (2分)
運動的時間 (1分) 位移(1分)
此后B開始反向加速,加速度仍為,速度與皮帶輪速度相等時勻速,設加速時間為,位移為,勻速時間為
(1分) (1分) (1分)
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B運動的時間(1分)
(3)B與A第二次碰撞,兩者速度再次互換,此后A向左運動再返回與B碰撞,B沿皮帶輪向上運動再原速返回,重復這一過程直至兩者不再碰撞。每一次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為,設第二次碰撞后重復的過程數為n,則:(2分)
解得:n=2.25 (2分)
故兩者碰撞的次數為6次 (1分)
理綜學習 http://www.vrimagers.com/like/